微信扫一扫,关注正智远东
在追求美丽与肌肤改善的道路上,各类护肤产品层出不穷。近年来,微晶微针类产品在市场上颇受关注,不少消费者被其宣称的强大功效所吸引。然而,一个关键问题摆在大家面前:#微晶 、#微针 类产品是否属于#化妆品 呢?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。
一、化妆品的定义及范畴
根据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,化妆品是指以涂擦、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,施用于皮肤、毛发、指甲、口唇等人体表面,以清洁、保护、美化、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。从这个定义中,我们可以明确化妆品的几个关键特征:作用方式是涂抹、喷洒等类似温和的方式;作用部位局限于人体表面;使用目的为清洁、保护、美化、修饰等。
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洗面奶,通过涂抹在面部皮肤,起到清洁污垢的作用;面霜涂抹于脸部和颈部,能保护皮肤、锁住水分;口红涂抹在口唇,实现美化、修饰的效果。这些产品都完全符合化妆品的定义,属于化妆品范畴。
二、微晶微针类产品的剖析
(一)产品特点
微晶微针类产品,有的使用水解海绵等微小的针状原料,有的采用相应生产工艺技术。从外观和产品内容物形态来看,它们有着独特的设计。以海绵微针为例,其核心成分海绵骨针取自纯净海域的深海微晶硅质海绵,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其呈现出微小的针状结构。而透皮微晶贴,则是把功效成分制成微米级微晶,外观上可能是类似贴片的形式,上面布满了微小的晶体。
(二)作用原理
这类产品的作用原理与常规化妆品有着显著区别。许多微晶微针产品宣称是通过扎入皮肤来发生效果或进行产品渗透。像海绵微针,其作用原理是利用微针结晶深入角质层、表皮层,甚至启动肌肤微循环机制,还能去除堆积在毛孔中的油脂污垢,将老化的角质层自然剥除。透皮微晶贴则是通过无痛穿透角质层,透皮渗入肌肤真皮层,释放祛斑、祛皱等有效物质,促进肌肤微循环。这种作用方式意味着产品并非仅仅作用于人体表面,而是突破了皮肤表层,深入到了皮肤更深处。
(三)使用方法
在使用方法上,微晶微针类产品也和普通化妆品不同。普通化妆品如乳液、爽肤水,我们直接涂抹、拍打在皮肤表面即可。但微晶微针产品,例如某些海绵微针产品,需要按照特定的步骤操作,可能要先将微晶粉末与调和液按一定比例混合,然后借助硅胶刷分区涂抹在皮肤上,并且在不同区域还要采用不同手法,如 T 区着重以打圈手法处理,面颊采用按压渗透法,单区域操作时间也有规定。这一系列复杂且特殊的使用方法,进一步表明其与常规化妆品的差异。
三、微晶微针类产品不属于化妆品
综合以上对化妆品定义以及微晶微针类产品的分析,若根据其配方、使用方法、产品内容物形态等综合判定,这类产品非施用于人体表面,而是穿透皮肤发挥作用,那么该类产品超出了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中化妆品定义的范畴。
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《普通化妆品备案问答 (五十一期)》就明确指出:宣称微晶或微针类产品,如使用水解海绵等微小的针状原料或相应生产工艺技术,使用方法通过扎入皮肤发生效果或进行产品渗透,非施用于皮肤表面,该类产品则超出化妆品定义范畴。国家药监局也有相关说明,宣称 “微晶” 或 “微针” 类产品,若根据其配方、使用方法、产品内容物形态等综合判定为非施用于人体表面,则该类产品超出《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》中化妆品定义范畴。
四、风险与监管
(一)风险提示
微晶微针类产品因为穿透皮肤的特性,存在一定风险。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屏障,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。当微晶微针突破皮肤表层时,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功能,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细菌、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,增加感染的风险。而且如果操作不当,还可能导致皮肤出血、疼痛、留下疤痕等问题。比如一些消费者自行在家使用微晶微针产品,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,很容易对皮肤造成损伤。
(二)监管情况
鉴于这类产品不属于化妆品范畴,其监管方式也与化妆品不同。如果是具有医疗作用的微晶微针类产品,可能需要按照医疗器械等相关法规进行监管。在我国,医疗器械的生产、销售和使用都有着严格的规定,需要取得相应的资质和认证。例如,生产医疗器械需要具备符合要求的生产场地、设备、人员等条件,产品要经过严格的注册审批程序,只有获得批准文号后才能上市销售。这一系列监管措施旨在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。
微晶微针类产品不属于化妆品范畴。消费者在选择这类产品时,一定要谨慎对待,充分了解其风险。同时,相关企业也应严格按照法规要求,规范生产和销售行为。希望大家都能在安全的前提下,追求美丽与肌肤的改善。